自闭症孩子都是没有感情,没有同理心的吗?
大家一致认为他们不依赖家人、对别人缺乏同情心、而且也无法理解别人喜怒哀乐的情绪。但是这其实是大家对自闭症孩子很大的误解。
自闭症是一个谱系的障碍,即便是情感方面,他们的表现也各有不同,比如有的孩子特别依赖妈妈,一会儿没看到妈妈就会焦虑,哭
而有的孩子毫不依赖妈妈,他看到妈妈跟看到别人几乎没有区别,并不会很好地跟随和关注妈妈。
除此之外,有研究人员研究过自闭症孩子的注意力偏向,他们发现,相比高兴和中性面孔,自闭症儿童对厌恶面孔存在过度的注意偏向。这种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警觉,随后会表现出明显的回避。
这也就意味着,一些情感、反应,孩子虽然没有用常态的方式表达出来,但不代表他们真的没有。
其实,自闭症的孩子之所以表现比较“冷漠”,主要是这些能力障碍在作祟:
一、缺乏心智解读能力
所谓的心智解读又称心智理论(Theory of Mind),指理解他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(如信念、意图、欲望等),进而解释或预测他人行为,想法包括所有脑袋里想的东西,如感受、信念,需要,欲望等。
再透过这样的理解来监控、调整自己的行为,以做出适当社会性表现的认知能力。心智解读是影响社会互动的重要认知因素之一。
正常婴幼儿很早就会表现出解读对方(如母亲)心理活动的能力,如探究和看懂妈妈的眼神、表情、喃喃语、声调、动作等,从而激发婴儿模仿能力,并发展出相应的情绪和认知能力。
大人更是如此,且发展出更加复杂的心智解读能力,如伪装、欺诈、玩心眼、“笑里藏刀”、违心做事、避免和控制愤怒、阿谀奉承、勾心斗角、设计谋等等不一而足。其本质,就是心智理论或是心智能力。
而大量研究发现,孤独症谱系障碍(ASD)儿童乃至成人患者,其心智解读能力显著低下,解读或揣摩别人心理活动能力十分脆弱,或干脆无法解读对方的想法。
所以当亮亮看到弟弟哭时,并不会将弟弟难过、哭泣与需要被安慰这两件事结合起来,也就使他看起来是无动于衷。
二、认知理解能力不足
很多自闭症的孩子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,有的缺乏对颜色的认知,有的是缺乏对物品的认知,还有的是缺乏对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的认知。
比如亮亮弟弟摔倒哭了,而亮亮因为没有相似的经历,不知道摔倒会疼,所以弟弟会哭,他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感受被命名为“疼”。
同时他可能没有接受过相关训练,或者没有看到过示范,就是别人摔倒后要去扶他、安慰他等等,所以在看到这样的情形时,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做出什么反应。
所以,想要提升自闭症孩子的心智能力,让他们能具备更丰富的情感表达,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进行大量的训练。
通过表情的认知,让孩子学会通过对别人的表情解读来判断对方的心情,并且通过情景演练,教孩子对别人的这种表情作出相应的反应。
比如当看到别人嘴角向下,并且眼睛有泪水时,是在“哭、难过”,我们可以抱抱对方,或者拍拍对方的背安慰他。
同时在生活中,父母要随时传递和告知孩子,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什么,那种感受怎么称谓,赞成孩子做对的事情时,父母有何感受与表情,尽快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感受,告诉他我高兴、骄傲、喜悦、兴奋等诸如此类。
天津自闭症康复中心让孩子通过感知、认识和模仿,多个维度教孩子理解情感,并且用恰当的语言、行为进行表达,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逐渐掌握如何对别人的情绪作出反应。慢慢来,不要急于求成。